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 以科技创新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王元卓
对河南来说,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打好“创新牌”,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好局。
科研要为国分忧,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瞻布局自主创新高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新时期、新环境、新形势的地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河南省宜聚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全面对接国家战略,紧盯世界科技最前沿,继续布局和抢占科学发展制高点,要继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推动成果转化。一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布局。做好创新能力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抓好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二是面向创新制高点,健全科研攻关机制。要重点围绕重大项目、跨学科交叉等加强科研机构和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改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改善创新发展的“软环境”。三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努力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创新应与民造福,面向河南产业生态发展,打造特色引领企业,服务人民生命健康。此次全会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调要健全科技支撑体系。河南省宜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时期,积极利用新一轮信息技术的突破,打造新产业、新动能、新技术,通过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更平衡更充分发展造福人民。一是抢抓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发力布局人工智能、5G、智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地区产业数字转型升级。二是创新产业技术政策,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在若干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稳定支持一批肩负国家使命的科研团队,在重点前沿领域加快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与民造福。
教育需引领未来,创新教育与科普教育并重,力争从教育大省跃居教育强省。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然到来,而新兴科技人才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河南应大力发展创新教育,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培养出源源不断的新兴科技人才,助力河南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不仅要大力发展创新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也应厚植科普土壤,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鼓励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科普教育,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力量。
要打造政、产、学、研、用的良性生态,以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强省建设。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产教融合。未来我国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缺口将达到1500万,这使得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良性生态系统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要在政府组织下,由权威科研机构牵头建设创新培养基地、形成产业联盟,联合学校和企业批量培养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助力现代化强省建设,真正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世界创新版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向未来,河南必须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用更具颠覆性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更合理完善的产业布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