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兰考实践

    图①兰考县恒大家居产业园

    □张青 郭雅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实现全面精准脱贫后,过去的脱贫县重点在于巩固脱贫成效、集中力量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进入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节点。河南兰考作为我国首批摘帽的贫困县,率先开启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效,奠定了乡村振兴的良好开端。深入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历史方位与逻辑关系,进一步梳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现路径,对于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和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方位

    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乡村振兴作为保障。精准脱贫虽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但我国部分人口生活水平较低,一些地区在增加产业收益、稳定就业收入、建强农村集体经济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仍亟待解决。从理论逻辑来看,我国农村地区虽然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阻碍了经济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所以,在脱贫攻坚基础上逐步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必须以乡村振兴作为保障。从历史逻辑来看,我国“三农”工作是以解决全国温饱问题、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解决城乡差距的相对贫困问题三个重大任务为先后顺序,脱贫仅是阶段性任务,实现乡村的繁荣发展和有效治理,才是最终发展目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需要有机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以精准扶贫为指导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2020年,我国832个贫困县将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贫困县脱贫以后,主要任务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由集中作战转向常态化推进,由特惠式扶贫转向普惠式扶贫,由被动式帮扶转向主动式发展,进入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这一特有的、关键的时间节点,站在了巩固脱贫成效、集中力量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方位。

    扶贫工作应当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当前,乡村振兴正处在由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转向具体实施和实践探索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扶贫工作应当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兰考县准确把握衔接期从局部性转向整体性、由短期性转向长期性、由紧迫性转为渐进性的特征,针对脱贫后思想认识容易出现偏差、帮扶力量容易减弱、剩余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工作推进落细落实不够全面均衡、两大战略衔接思路不够清晰五类问题,建立了一整套有机衔接的制度和机制。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探索与成效

    河南省兰考县地处豫东平原西北部,下辖3个街道、7个镇和6个乡,454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2002年兰考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县共有贫困村115个,贫困人口23275户77350人,贫困发生率10.2%。自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整治“三害”以来,兰考的扶贫开发进程经历了不同时期,特别是在精准扶贫指导下的脱贫攻坚,使兰考农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2016年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1.27%,2017年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兰考县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从此开启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条主线统揽全局。兰考县坚定不移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思想上树立以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良好开端的共识;在组织上完善并沿袭脱贫攻坚中“书记县长负总责,四大班子齐上阵”的工作机制和“支部连支部”(机关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帮扶组织架构,强化行业扶贫部门和乡镇专职扶贫力量;在实践上以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指导,以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通过强链补链提高产业带动能力。

    两个重点夯实基础。兰考县紧抓发展产业和充分就业两个重点,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做两端,贫困群众干中间,金融扶贫惠全链”的产业带贫模式,选准做优带贫产业,形成五种订单农业型产业(优质花生、优质红薯、苗木种植、养鸡、青贮玉米)和五种能人带动型产业(瓜菜、乐器、经济林、食用菌、养羊养驴),以订单式回购促销售,抵御市场风险,构建自主创业型产业。搭建五种就业模式(外出务工、产业体系就业、乡镇产业园就近就业、居家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为贫困群众定期提供就业信息和针对性培训,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三个落实稳定脱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指示精神,关键是做好“三个落实”。兰考县对科级以上干部和责任组、工作队、村“两委”成员的扶贫任务进行了分层明责,促进责任落实,做实摘帽不摘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和省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扶贫、饮水扶贫、金融扶贫、综合保障扶贫等方面的政策,优化调整县级政策,以“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重点对标整改,促进政策落实,做实摘帽不摘政策;持续开展“支部连支部、干部联到户”、领导干部“百日驻村”活动,加强驻村帮扶,优化党建扶贫,解决集中攻坚问题,促进工作落实,做实摘帽不摘帮扶。

    四个强化增强本领。强化基层基础,通过健全乡村两级治理机制,建设过硬村级组织,完善争先创优机制,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强化乡土人才培育,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创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品牌,增强学习本领;强化项目精准谋划,突出规划引领并严格执行,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强化要素激活,提升县级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能力,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强改革创新本领。

    五项工作提升成效。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搞好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兰考县在国家和省精准扶贫数据平台基础上,通过走访调查贫困户和完善村指标信息,建立了贫困监测数据系统,该系统设置了12个模块,包括基础信息、档卡资料、贫困监测、政策落实、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问题反馈、帮扶动态、扶贫信访、信息发布、数据分析、脱贫核查,分为网页和手机APP两种登录方式,手机APP方便查看、采集、上报各类信息数据,网页端侧重于展示、汇总、分析、导出数据等,运用系统抓好贫困监测,实行高效便捷的动态管理和针对性帮扶。持续做好夯实脱贫基础、落实脱贫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开展就业帮扶、注重扶贫扶志等项工作,组建县级核查队伍开展14项脱贫核查,通过集中核查,查弱项补短板,发现问题及时实行“三方交办”机制,促进扶贫成效提升,做实摘帽不摘监管。2019年,全县共计2457户5505人实现脱贫,年度生产总值达389.9亿元,是2016年年底脱贫摘帽时的1.4倍,年均增长达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26元,是2016年的1.3倍,实现年均增长9.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346元,是2016年的2.3倍。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现路径

    兰考县脱贫摘帽之后,着眼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照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延续脱贫攻坚好的做法,进一步提质扩面、做实做细,在五个方面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从培育特色产业向产业兴旺推进,做好产业脱贫和产业振兴的有机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兰考县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坚实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高质量的农业供给体系为目标,持续培育完善特色产业体系,壮大了家居制造、绿色畜牧、循环经济三个主导产业和智能制造、文旅培训两个特色产业。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成立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合作社,帮助群众实现保增收稳脱贫。兰考积极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在产业链顶端抓研发、育种和繁育,助推产业带贫模式;在产业链终端抓市场销售,塑造兰考产业品牌;在产业链中端充分吸纳农民参与种植养殖业环节,实现产业稳定发展和群众增收。此外,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和群众发展产业难问题,兰考探索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普惠授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的“一平台四体系”模式,以及财政支农和政银担保贷款新机制,打通企业和农户融资渠道。

    从基础设施提升向生态宜居推进,做好环境治理与生态改善的有机衔接。兰考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脱贫攻坚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和农村污水综合利用;完善县、乡、村三级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例会制度并建立工作任务台账,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实施垃圾治理及综合利用;开展水系绿化工程,构建农村生态水网,推进造林绿化和乡村林果化;不断完善道路和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动员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培养村民的文明意识,提升村容村貌。

    从实现脱贫向乡风文明推进,做好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的有机衔接。一是注重思想扶贫,树立穷而思变观念。兰考县政府带领社会组织和贫困群众共同营造思想扶贫的社会氛围,通过扶贫专栏和宣讲活动宣传脱贫致富典型案例,创新实施“以劳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积分评价体系,鼓励群众勤劳致富。二是注重文明扶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开展志愿活动,并通过先进典型评选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在全县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营造文明乡风氛围。三是注重文化扶贫,厚植乡村振兴沃土。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贫困人口集中的120个行政村配备文化活动器材,通过“农家书屋”开展文化扶贫,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采取多样化文艺形式宣传脱贫攻坚,补齐“精神短板”。

    从基层治理向治理有效推进,做好村民自治与乡村善治的有机衔接。兰考县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脱贫后逐渐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活力乡村社会,走好乡村善治之路。构建“一中心四平台”县乡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综合指挥系统,通过网格员做好乡村社会治理问题排查和挂账解决工作,畅通城乡治理信息渠道,提高城乡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制定“一约四会”制度,通过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推进村民自治,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村治保主任兼任一村一警和村调解员制度,开设道德讲堂,建立调解中心,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法治乡村。

    从“两不愁三保障”向生活富裕推进,做好基本需求与全面发展的有机衔接。支持能够发展产业的群众发展产业,帮助没有产业发展能力的群众稳定就业,鼓励没有稳定就业能力的群众勤劳致富。搭建服务平台促进转移就业和本地就业相结合,实现了龙头企业90%以上的本地就业率。通过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建设及创业贷款发放,支持本土农民依托当地资源发展农村电商、民营企业和家庭农场,构建多层次创业格局。通过农村学校撤并教学点,将教师资源向农村倾斜,解决城乡教育均衡问题。通过标准化建设改造卫生院(室),实施医疗救助和困难群众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加快建设乡镇敬老院,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在保留乡风民俗的基础上推动集中居住和农村社区化,提高农民居住品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作者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经济学部研究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