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河报 >> 内容

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陈海峰通讯员李国峰

    本报商丘讯12月8日上午,记者走进睢县城关镇袁庄村,一列列光伏电站发电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一排排整齐的草莓大棚在寒冬中生机盎然,宽敞明亮的扶贫车间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忙生产。

    “近几年来,村里实施了光伏电站、种植大棚、扶贫车间等扶贫项目,扶贫资产使村里集体经济年增收100多万元。我们村设置了保洁员、护站员、护路员、护井员、护绿员等公益岗位,资产收益不但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且加快了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实现了村产业旺、经济强、群众富、生态美的新风貌、新气象,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果,群众满意度高。”袁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中军高兴地说。

    据介绍,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睢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突出了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带贫实效,对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培育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管好用好扶贫资产,睢县大胆探索,围绕“一个目标”强化“两个保障”,实行“三定模式”,完善“四项制度”,做实“五个环节”的工作举措和有力抓手,进一步加强扶贫资产管理。2016年以来,睢县共纳入扶贫资产确权登记规模15.34亿元,纳入扶贫资产管理项目4892个,完成计划的100%,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明显,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为健全工作机制,睢县成立了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有关单位的业务骨干组建专门队伍,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安排部署、统筹推进和督促指导全县扶贫资产管理工作,为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为落实职责分工,县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建立了部门间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睢县以建章立制为基础,不断完善管护主体明确、运营管理有效、收益分配规范、利益联结紧密、带贫作用明显的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睢县实际,分别制订了《睢县脱贫攻坚项目管护制度》《睢县扶贫资产管理制度》《睢县扶贫资产管理与收益分配暂行办法》和《睢县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方案》等文件,明确扶贫资产归属,在资产运行维护管理、收益分配用途、收益分配流程、收益分配比例、资金监管、风险防范防控等方面都做了严格要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