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河报 >> 内容

参与脱贫攻坚战我感到非常自豪

    郭晓珂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杜文育通讯员李阳文图

    “能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么伟大的事业中,我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说这话时,许昌市建安区扶贫办副主任郭晓珂有些激动。对她来说,这不仅仅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更是她近4年来从事扶贫工作的沉淀而磨砺出的初心与使命。

    自建安区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身为许昌市建安区扶贫办副主任的她,亲历和见证了全区一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住房、教育、医疗、饮水安全等方面得到了全面保障。

    工作方法得到全省推广

    2017年初,针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采集不精准、识别不精准、帮扶不精准等问题,郭晓珂带领扶贫办的同志到灵井镇郝庄村调研,走访了3个自然村10余户贫困户,通过面对面询问、面对面核算收入、面对面商量帮扶措施,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办法,就这样“331”工作机制雏形诞生,后来在实践中日臻完善,推广全区,成为指导全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有力抓手。

    底子摸清了、档卡建好了,怎么实施帮扶?在五女店镇冶庄村调研时,领导提出了这个命题。全区一万多贫困户,户户情况不同,怎样才能分类实施帮扶?用什么样的标准将它们归类?

    时任区委副书记马浩提出,可以按照劳动能力分类,将有劳动能力的和无劳动能力的区分开来。按照这个思路,郭晓珂召集各乡镇分管副职、扶贫办主任展开了大讨论。讨论结束,她把自己关在屋里几个小时,趁着讨论的“热度”,归纳整理出了“贫困户分类管理实施办法”。经过多次讨论和验证后,形成并出台了《建安区贫困户分类管理实施意见》。该办法后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脱贫攻坚专报”登载,在全省推广。

    我自豪因为是一名扶贫干部

    自任职以来,郭晓珂参与筹备了全区23次脱贫攻坚推进会、150余次脱贫攻坚周例会,遍访了全区有扶贫任务的323个行政村,作为主讲培训过扶贫干部6200余人次,在这些活动中她经受了磨炼,也得到了成长。

    在培训会上,她面对全区323个村的责任组组长、100余名第一书记、32个贫困村的支部书记及其他扶贫干部,侃侃而谈,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知识点到贫困户特殊情况,由浅而深、由表及里,她从一名扶贫干部成长为一名“讲师”;在迎接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时,她站在全区200余本脱贫攻坚档案材料前,分类介绍,如数家珍,成为一名优秀的扶贫干部;在单位,她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组织对郭晓珂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7年她荣获建安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建安区“三八红旗手”称号,2018年荣获许昌市“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荣获许昌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面对荣誉,她深情地说:“我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扶贫干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