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河报 >> 内容

“扶贫牛”让贫困户过上牛气日子

    喂牛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红汛通讯员乔新强杨鸣慧文图

    本报平顶山讯“目前我家这大大小小21头牛,值个30万元不成问题。”11月10日,在鲁山县磙子营乡朴实头村,51岁的村民王保一边喂牛一边自豪地说。

    王保人很实在,常年和老母亲生活在一起,没有出去打工挣钱,仅靠在家种几亩责任田为生,直到40岁那年才成了家。随着孩子们的出生,奶粉钱、上幼儿园的学费等接踵而至,王保家的开销也渐渐多了起来,生活过得很是作难,2016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鉴于王保家里院子面积大,房屋外还有一大片空地和一个干涸的大坑等有利条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分析后,觉得王保可以通过规模养牛脱贫致富。2017年初,在到户增收4000元资金的补助下,王保买来了两头小牛犊,开启了养牛致富之门。“村里除了给他提供养牛的技术支持外,还结合村里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免费给他提供一部分喂牛的草料;他的子女上学也得到了国家的教育补助。”村支书聂杏说。

    有了生活的希望,王保格外珍惜,他把牛当成了自家的孩子,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来喂牛、下午4点左右再喂一次,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固定工作,从没有歇息过一天。“别说出去转着玩了,一年四季都没出过远门,遇上亲朋好友有什么红白大事,都是早早起来先把牛(早上第一次喂食)安顿好,下午4点前就得赶回来(第二次喂牛),从没在外边过过夜。”说起养牛的辛苦,王保苦笑着说。

    有苦就有甜,王保的养牛收入也在逐年增加:2017年赚了4500元;2018年赚了2万余元,年底时光荣脱贫;2019年净收入8.5万元;2020年3月,王保又建了一个280平方左右牛棚。“今年卖掉几头,估计能挣10万块钱不成问题。”王保说道。

    作为磙子营乡的“脱贫之星”,王保非常感激国家的扶贫好政策,除了向其他贫困户传授养牛经验外,更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身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不是梦,关键是要自己“站”起来,不怕“难”字当头,就怕“懒”字沾身,只要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