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 城市发展新动能

    编者按

    随着人们夜生活的日渐丰富,火热的夜间经济开始释放它巨大的潜能。各地纷纷抓住契机,推出鼓励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拉动城市消费增长。然而,夜间经济如何“叫好又叫座”,如何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发展之路,成为一道道值得思考的“命题”。本期我们一起聊一聊——

    

    夜间消费拉动经济新引擎

    □高 咪

    从新兴的夜间博物馆到24小时书店,从火树银花不夜天到丰富多彩的城市夜游,如今,我国不少城市正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夜间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夜间经济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越来越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

    夜间经济正成为许多城市着力开发的新增长点。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各地纷纷推出各项支持举措。北京计划到2021年年底,在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上海提出夜经济的标准是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推动上海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此外,各大城市都在围绕“不夜城”大做文章,努力打造城市夜景,例如,北京“故宫灯光秀”、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夜游锦江”等。

    夜间经济见证着社会的进步,不仅为城市发展带来新动能,而且也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作为一种新业态,夜间经济除了囊括美食、购物、旅游演出等传统消费方式外,还涉及博物馆夜游、24小时书店等全新旅游方式。同时,城市公共交通、文化生活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生活,满足了居民精神需求,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例如,北京地铁实施延时运营方案,方便人们进行夜间活动。上海一些电影院在推出“跨零点影院”模式的同时,还推出夜间电影主题书吧、音乐茶座,延展电影消费内涵。可以说,夜间经济为城市的夜晚注入了活力,也使得人们夜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在夜间经济蓬勃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夜间活动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夜市项目单一、缺少特色;城市夜景只有亮度缺少美感等,让城市浪费了财力,却换不来效益。如何让夜间经济“叫座又叫好”?笔者认为,首先,要打造出有品位、有特色的夜间经济产品,需要注入多元化、本土化的地方内涵,形成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其次,要提前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完善配套设施。最后,平衡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夜间经济聚集区,制定公约管理制度,构筑和谐完善的商居关系。

    相信,作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夜间经济的“菜单”不仅局限于吃喝玩乐,而且要满足人们对学习、健康、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成为点亮城市夜空的璀璨明珠。

    文化名片点亮城市夜色

    □高 倩

    最近,笔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会去夜间开放的博物馆观展,会到自助图书馆徜徉在知识海洋中,也会结伴到剧场看电影、看演出……吃喝玩乐不再是大家夜晚休闲娱乐的唯一方式,有文化的夜生活正成为一种新风尚。

    这不禁让人想到,今年元宵节前夕,故宫博物院发布开展“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的信息,一时间掀起了一股“抢票潮”。前段时间,上海市开启了“博物馆之夜”活动,14家博物馆试点在夜间开放,并开展了各类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独特的夜间参观体验。在夜生活中,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夜文化成为一片新的蓝海市场,发展夜文化,促进夜文化消费正当其时。

    夜文化以服务业为主体消费,时间大约是从19时到次日6时,于市民而言,它是舒缓压力的休闲消费与城市文化生活的体验消费。在北京,24小时“深夜书房”成为城市夜晚的精神地标;在上海,24小时影院丰富了城市夜文化的内容,满足了消费者的娱乐需求;而陕西韩城从发展夜经济、夜文化到形成夜韩城、夜品牌,地方综合实力大大提升。可见,真正让一座城市的夜晚灵动起来的是文化软实力,这是夜间经济的灵魂。

    同时,夜文化是一座城市历史底蕴与丰厚文化的显示器。提起夜生活,人们自然会想到北京三里屯、上海新天地、南京秦淮河……一方面,这些地方传承了城市文脉,展示了城市文明,是一个城市的文明之窗,是展示城市夜间繁华的一张闪亮名片;另一方面,璀璨的地方文化照亮了夜色,唤起了人们的乡土情怀,勾起了心中的尘封记忆,丰富了市民的夜间生活,另一方面,更让城市软实力得到提升。

    繁荣的夜经济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消费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还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只有多在文化上做文章,赋予夜生活文化内涵,才能让地方的夜经济持续繁荣。夜文化不是简单的灯光文化,也不是白天的简单延续。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景象繁荣的夜文化需要整合商业、文化、旅游等多种城市资源,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此外,发展夜文化还应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形成雅俗共赏、特色突出的地方文化品牌,坚持长期供给、规模化输出。

    用好“两力”繁荣夜间经济

    □邓 娴

    要说最近什么词最火,莫过于夜间经济。

    商务部的一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夜间经济已成为不少城市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

    我市也出现了夜间经济的萌芽。除了万达商圈,北大街、钟楼巷、文峰汇十二府、仓巷街等地,出现了以小吃、购物、游玩为主的夜间经济业态。虽然夜间经济业态尚未成熟,但是吸引不少市民前去打卡。我们要抓住夜间经济的萌芽期,规划引导好夜间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争取让夜间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用好“拉力”,出台相关举措激活夜间经济。秉持创新发展,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政策举措,形成自身特色,避免业态趋同。据报载,8月8日,上海野生动物园正式开放夜场,带动消费升级。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推出的夜间表演成为该地区的一大亮点。我市也应该尽可能地扩容夜间经济,形成多业态发展的格局,而不是仅局限于“吃喝”经济。除了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点等潜在资源,还可在学院周边、商贸集聚区等地挖掘新的消费潜能,比如举办美食节、灯光节、水秀、会展等,以经济新业态激发消费活力。

    用好“推力”,出台保障措施助力夜间经济发展。比如北京出台措施,每年5月至10月,每逢周五工作日及周六休息日,延长地铁1号线和2号线运营时间,为消费者前往长安街沿线及二环周边的夜京城消费场所提供便利。南京印发文件,对夜间经济试点区域以及认定的夜间经济街区,列入环境整治和亮化、绿化工程的年度重点,全面提高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就我市来说,绿化、亮化已经有了较大提升,除了继续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工程,我们还可以通过延长公交车的运营时间、优化夜间公交线路等措施,为消费者夜间出行提供便利。要保障消费者夜间出行安全,可以优化街面停车位管理,解决商圈周边停车难题,为市民夜游提供便利,要发挥公安、消防、市场监管作用,营造安全、放心的夜间消费环境。同时,垃圾分类处理措施也要及时跟进。

    我市有诸多闪亮的城市名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发源地等,还有很多历史文化景点,我们应该借力发力,借助历史文化资源点亮夜间经济,激发市场活力,增添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