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让世界多一种选择

制图/王伟宾
浩瀚星空中,中国“星星”闪烁,将“光芒”洒向广袤大地。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
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印尼的土地规划、海岸线测绘,中俄的农业自动化……从光耀亚太,到拥抱全球,北斗与世界分享中国“奇迹”。
今天,你“北斗”了吗?
今天,你“北斗”了吗?
作为一名在印尼销售卫星导航应用设备的代理商,杨经理每天都很忙,不断有客户向他咨询北斗系统。
“北斗系统在印尼很受欢迎。”杨经理告诉记者,北斗系统提供的服务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尤其是动态定位与测量服务。所以,他卖出的北斗产品数量年年增长。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系统拉开全球组网序幕,2018年11月,基本系统完成组网建设。北斗迈出一大步,让世界各国从此多了一个选择。“我们看到北斗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马来西亚彭亨大学教授萨比拉说。
参与中马卫星导航联合实验室项目的萨比拉说,北斗系统给中马两国之间学术合作与交流带来机遇,自去年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北斗系统合作以来,彭亨大学已有学生撰写了高水平技术论文。目前,他们的研究旨在为北斗系统在马来西亚等地面向公众、投入实用做准备。
愿与各国共享北斗成果
开放的北斗,与世界携手共赢。
在北斗三号系统开通全球服务前,北斗二号系统亚太区域服务应用产品就已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害监测,到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中国北斗系统已大显身手。
这些年,北斗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提出北斗系统落地阿拉伯项目的倡议。
——2015年5月8日,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北斗和格洛纳斯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
——2018年4月10日,中国北斗首个海外中心——中阿北斗/GNSS中心在位于突尼斯的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总部举行揭牌仪式。
“北斗合作对‘一带一路’建设也具有特殊意义。”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秘书长穆罕默德·本·阿莫告诉记者,“因为‘一带一路’强调实行联通,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下一步合作也是实现进一步联通,双方可利用北斗推动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是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欧洲、亚洲、非洲……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实施与落地,让北斗受到越来越多国家青睐。
巴基斯坦国家位置服务网项目,是北斗海外首个组网落地项目,它满足了巴方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防灾减灾、交通监控等领域实施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不断探索与东道国开展合作的模式,让北斗走得更稳更远。通过合作建设基准站、联合技术研究、联手产品开发、合资推广应用、人员培养交流等,北斗之光在全球越来越“亮”。
共促全球卫星导航应用大发展
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促进全球导航系统发展,北斗系统发展永无止境。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沈军介绍,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目前已成立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持续促进、发展两国卫星导航领域合作。
沈军说,中俄双方开展的合作包括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监测评估联合应用等多个领域。具体开展的项目包括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比对、卫星导航应用芯片研发、农业自动化驾驶等。
信号好、精度高,北斗将会给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相关专家介绍,北斗在赤道上空地球静止轨道上布有多颗高轨地球同步卫星,对东南亚这样的低纬度地区而言,北斗抗遮挡能力强,因此信号接收质量更好。“一些导航设备如果没有安装北斗系统或者不能兼容北斗系统,在印尼可能就不那么受欢迎。”印尼代理商杨经理说。
阿莫认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北斗定位和导航服务,“这不仅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进步,对各国生产、交通等领域的发展都有很多益处。”
按计划,北斗三号将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全球组网,30多颗星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更高质量服务。届时,北斗系统必将以更加完美姿态拥抱全球,造福全人类。
北斗应用服务远不止导航定位
随着北斗系统卫星覆盖亚太地区、全球组网,北斗已经在道路交通、铁路、测绘、授时同步、航运、航空等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应用,并呈现出更为广泛的趋势,并不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导航定位服务。
个人位置服务:当用户进入陌生的地方时,可以使用装有北斗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的手机或车载卫星导航装置找到要走的路线。预计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可在全球提供个人位置服务。
气象应用:北斗系统在卫星气象方面的应用,可以提升中国天气分析和数值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监测和预测的水平,也可以提高空间天气预警业务水平,提升中国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道路交通管理:通过在车辆上安装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数据发射机,车辆的位置信息能在几秒钟内自动转发到中心站。这些位置信息可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应急救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通过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可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大大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精准农业:我国已经建设了精准农业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和作物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它的核心内容是用于提供作物生长过程模拟、投入产出分析与模拟的模型库;支持作物生产管理的数据资源的数据库;作物生产管理知识、经验的集合知识库;人机交互界面程序等,自动控制精密播种、施肥等。
北斗系统服务性与美国GPS有何不同?
北斗的覆盖范围以及服务性能同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相比有什么不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回应称,北斗三号除了提供全球服务以外,继续保留了传统的北斗特色服务:短报文和位置报告。北斗三号大大提升这样的功能性能,很好地把导航和通信技术在一个系统中实现,这个特色服务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三大系统不具备的。
北斗系统服务性能
系统服务区:全球
定位精度:水平10米、高程10米(95%置信度)
测速精度:0.2米每秒(95%置信度)
授时精度:20纳秒(95%置信度)
系统服务可用性:优于95%
北斗系统发展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斗系统启动研制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
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面向全球开启服务
2019年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
2020年计划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
2035年计划建成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本栏文字综合自新华社、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