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砖店镇大宋庄村走出产业孵化脱贫新模式

河南手机报 08-13 12:28 责编:朱晓玲 我要分享

大棚是“课堂”,教出“菜把式”。在这场向贫困宣战的全民战役中,我省新蔡县砖店镇的大宋庄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孵化脱贫新模式。

    “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昨天,记者在大宋庄村走访时,几位已脱贫的村民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科学种菜,自己在大棚里学会了;然后自己建个大棚,一年收入一两万,三五年下来,就致富奔小康了。”

    流转来300亩土地建起149座大棚

    刘庄,是新蔡县砖店镇大宋庄村的一个自然村。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刘庄自然村,见村头田野里,高标准蔬菜大棚一座连一座,一眼望不到边。

    “流转了300亩土地,一共建了149座大棚。”砖店镇党委书记管健介绍:镇党委、政府以诚招商,引来大型现代农业企业——未来公司在这里建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旨在使其成为当地乡亲学种菜的“农业大学”。

    “每亩土地,每年租金1200元,比村民自己种地收入高多了;大棚里,有80多名当地村民在那儿务工,每人月工资2200元。”管健书记说:这是看得见的效益,更大的作用是“借鸡生蛋”,让它发挥“孵化”功能。

    给每个贫困户辟出二分地跟着学种菜

    大宋庄村的这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背靠”未来公司雄厚的蔬菜种植技术支撑,种植出来的蔬菜是高标准、无公害农产品,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远销上海、广州等地。

    “大棚是‘课堂’,把贫困户都‘牵扯’了进去。”大宋庄村村支书栗运喜说,针对贫困户,合作社实行“五统一”:一是统一提供大棚;只要是砖店镇的贫困户,只要愿意来大棚里跟着学种菜,给每户在大棚里免费辟出二分地。二是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和施肥;在大棚里种啥菜,啥时种,施啥肥,咋施肥,合作社的专家说了算。三是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大棚里每天有技术人员巡回指导,棚里种菜的贫困户有啥不明白的随时可当场咨询;十天半月由技术人员对他们集中培训一次。四是统一种植规程;大棚里蔬菜种植和管理,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尊重科学。五是统一回收销售;贫困户在自己的二分大棚里种出的蔬菜,鼓励其到当地市场上自己销售;卖不掉的,合作社以市场价格全部回收。

    “五统一”是为了把贫困户打造成会科学种菜的现代‘菜把式’。”管健介绍:贫困户掌握了科学种菜技术,便掌握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支持大棚“毕业的”自己建棚闯市场

    “下个月,我们村12户在合作社大棚里学种菜的就该‘毕业了’。”大宋庄村村支书栗运喜解释,大棚是“课堂”,“学期”一年,即头一年的9月到来年9月。

    “村里的王汉中、李光辉、王心平、王百旺4户还没‘毕业’,已向村里递交了小额贷款申请,准备自建大棚。”栗运喜说:“学会了种菜技术,就让技术发挥作用,镇里对他们的想法很支持。”

    昨天上午11时记者来到被称作“课堂”的大棚。在大棚外喊一声“王汉中大叔!”两米多高的辣椒地里钻出一位老汉。

    “辣椒这么高!”记者吃了一惊。“都是这么高!”王汉中老汉指指棚里其他农户自己种植的二分菜地。

    “在这儿一年下来,天天有师傅教,俺学会了科学种植西红柿、番茄和辣椒。”说着,王老汉从篮里掂出一个刚摘的辣椒:“每个辣椒平均二两重;二分地400株,每株产辣椒7斤左右;二分大棚,仅种辣椒一项就能卖四五千块!”

    “今年秋天贷款下来了,俺建一个一亩的大棚,一年种菜下来纯收入至少一两万!”王老汉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贫困户在棚里学会了种菜技术,‘毕业后’自己建大棚,自己种菜闯市场,镇党委、政府鼎力支持和扶持。”砖店镇党委书记管健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大棚孵化出来的现代‘菜把式’,也许就是未来的持续增收致富带头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首席记者李钊 通讯员 宋超喜文图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