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神奇实验室①|宇航员的“黄金面窗”河南造

【编者按】他们给航天员戴上“金钟罩”,让人类能在太空瞭望;他们赋予植物“超能力”,让作物能应对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他们编辑农作物的基因,让农民能获取粮食高产的“密码”……方向不同、行业各异,但只要穿上研究服,他们便有了共同的名字——科学家。近年来中国科技“上天入地”,很多卓越成就的背后,都闪耀着河南创新的光芒。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2023年全国两会,河南手机报联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共同推出短视频系列报道“探访神奇实验室”,跟随记者的镜头,探访河南的国家级实验室,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之旅”,生动展现河南本土科技研发力量的风采。

河南手机报记者 闫文瑞 视频 赵逸伦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当我们走上太空,这双眼睛要面对强烈的太空辐射、200度左右的温差、高真空环境、以及太空碎片的冲击,面对这么严苛的太空环境,“航天面窗必须零缺陷。任何缺陷都会让航天员暴露在太空中,面临生命危险。”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春太说。

微信图片_20230301160509.jpg

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身着我国自行研制的“飞天”宇航服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国宇航员的身影。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0到1,开展一系列国际首创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包括爆破试验、高冲击理论和试验、光学控制理论和试验、低温性能保持和试验、残余应力监测和控制等,最后采用光学级树脂,结合数值模拟技术、精密模具优化设计技术,采用注塑成型方法,完全自主可控地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出舱面窗产品。同年,该团队作为全国20家获奖单位之一,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微信图片_20230301194650.png

“为了这个小小的黄金面窗,我们倾注了17年的心血。”刘春太拿起航天面窗感慨地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再有不到一年‘神七’就要发射了,而我们研制的面窗却在做水下试验时出现了不可接受的缺陷。只能归零处理,所有都得从头再来,那种挫败感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刘春太常对学生说,“不要做大而无当的学问”,在他看来,做科研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把学问落到实处。据刘春太介绍,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载人月球探测,我国对载人月球探测已形成总体共识和初步方案,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未来的载人登月计划也会有我们的产品,我们又将接受新的挑战。” 

星空浩瀚无穷,探索永无止境。从神七到神十五,航天面窗保障了宇航员的安全,也向世界展示了河南的科技力量。

8e2001f3376ba2b61acf4be720dbdf6_副本.jpg

责编:牛恒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