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将为6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

河南手机报记者 闫文瑞 实习生 童昀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增加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事项。2月13日,记者从“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省673个街道全部实现有1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7334个社区全部实现有1处养老服务场所,4个试点城市完成了10534户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平台已录入1718万老年人信息,完成了“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省民生实事任务,是养老服务工作发展最快的一年。

微信图片_20230213123253.jpg

河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令武在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我省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用地、用房、资金等要素供给。将人均养老用地标准由原来的0.1平方米提高至不低于0.2平方米。积极落实社区养老用房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要求。探索“养老+重残”“养老+医疗”“养老+教育”等融合建设模式,全省共谋划516个重残与养老融合项目,其中商丘市整合建设用地1920亩,建成了重残与养老融合设施174家。多方拓宽融资渠道,争取省以上财政投入22.5亿元,获批养老服务专项债56.9亿元,抓住国家在5个省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的重大机遇,获批贷款14.1亿元。全省已有28个市级、88个县级平台公司作为养老服务重点项目统贷平台,形成了多元投资合力。

全省新增托养床位6万张以上

通过新建小区配建、老旧小区统筹建设和闲置资源盘活改建,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成面积达到418.7万平方米,仅2017年以来审批的新建小区项目就同步规划养老设施278处、建成面积16.5万平方米。全省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统一要求面积在2000平米左右、有50张以上托养床位,新增托养床位6万张以上。

“15分钟”养老服务圈看得见、摸得着

各地通过专业养老机构承接失能半失能老人托养功能,“以大带小”运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由街道辐射带动社区,再由社区延伸居家上门服务,形成有序衔接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链条,让老年人期盼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看得见、摸得着。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为老服务更加智能

全省各地都建成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机构基本信息通过供需发布平台提供,实现养老服务“一张图”。各地积极探索智能养老服务,如,开封市通过平台推行智能呼叫、线上派单、远程监护等服务,入网服务商865家,开展服务37万人次。

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热情,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积极探索医养康养融合、“养老+行业”融合、公建民营等运营服务模式,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也带动了社会资本参与热情。全省连锁运营30个网点以上的养老服务企业达到8个,床位超过500张的企业达到6个,首次评出18家四星级养老机构,41家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基地,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下一步,河南省民政厅将促进服务设施延伸。对新增街道、社区和新建小区同步配建养老设施,完成6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20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50个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深化多元融资拓展。切实履行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引导发展普惠养老服务的职责,加大项目储备,引导银企对接,用好金融工具,用活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本,形成投资合力。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物业、家政、医疗、文旅、体育、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养老产业,丰富养老业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支持人才建设提速。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措施,充分依托养老服务人才基地,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举办养老服务技能大赛,吸纳新增劳动力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打造“河南护工”品牌。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河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令武表示,省民政厅将紧紧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推进高品质普惠养老服务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和“家里面”获得更有温度的养老服务,让每位老年人都能拥有最美夕阳红。

责编:周志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