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进百村丨老支书的“难”与“不难”

河南手机报 06-01 06:55 责编:周志武 我要分享


开栏的话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这句饱含感情的话语,令人动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郑重承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铆足干劲、精准发力,累计实现651万人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484个贫困村出列。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河南如何担当作为?小满时节,荷香麦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选派上百名青年编辑记者,深入全省上百个村庄蹲点调研,身入乡村、心连群众,践行“四力”要求,感知这场历史之战背后的波澜壮阔,记录这段非凡历程凝聚的勇气智慧,探寻这一伟大工程蕴含的精神“密码”,把发生在中原大地的点滴变化,汇聚成一曲新时代雄浑激昂的黄河大合唱。

  今天是河南日报创刊71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倾听河南脱贫故事·百名记者进百村”,敬请关注。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董林 胡巨成

  光山县大别山腹地有个帅洼村,帅洼村有个老支书叫胡善信。

  支书不老,六十不到。几天前记者采访,他不仅说话中气十足,还不时蹦出“共建”“共享”“金扁担”等新词,就像他脚上穿的那双“潮鞋”,新潮而有品位。

  大家叫他老支书,是因为他资历老,当支书32年没挪窝。

  记者问:“当一辈子支书,应该作不少难吧?”

  他说:“开始很作难,后来不咋难,现在又难了。”

  42年前,高中毕业的胡善信回到村里当干部。

  村里所有的“官”他都当完了,连妇联主任也兼了一个月。10年后,终于当上了最大的“官”——村支书,这年,他27岁。

  第一次党员会,面对台下40多张熟面孔,小胡支书发了蒙,杵在台上3分钟说不出一句话。老党员曾昭华急了:“你啥也别说,只要让大伙有饭吃,有路走,过年能吃上一顿肉,你就成了,就是好支书。”

  胡善信啥也没说,弯腰给大家深深鞠了一躬。

  支书有了最初的目标。目标谈不上宏伟,胡善信却有点“怵”,多少次辗转反侧,醒来还是一个字:难。

  “九架岭,十八坡,坡坡下边有人家。”全村2000余口人,散落在60多个自然村,人均不到半亩地。“土坯凳,土坯床,土坯当凳又当床”,胡善信上学时还讨过饭、吃过糠……

  现实太“骨感”啊。

  敲钟出工,春种秋收,支书领着大伙忙活一年却常常入不敷出,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值才几分钱,村里大多数人家都是“超支户”。

  胡善信说,那时候,真难。

  2005年开始,省里免除农业税,支书不咋难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老人和孩子。村里冷冷清清,村部也冷冷清清。

  但胡善信没闲着。他照样带领大家改冲治水、开山造林、架桥修路,饭有了,肉有了,抬脚还有水泥路,帅洼村的“底子”比邻村厚多了,到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帅洼村被定为“非贫困村”。 

  “非贫困村”里,也有贫困户。

  大家都说精准扶贫难在“精准”,胡善信说,不难。第一次报上来87户贫困户,村里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公布,设立意见箱,没想到过几天又出现一个意见箱,原来的意见箱塞满了,装不下,有人悄悄在旁边又钉了一个。村里综合大家意见,最后评议出21户贫困户,意见箱里干干净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的所有号令,都靠村支书去落实,确实难。但胡善信说,累是累点,不难。

  他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账,这几年村里改水改电、修厕修路、新村搬迁、村容整治,村小学、敬老院、医疗室、图书室……哪一项不是“项目”款?现在任务多了,奖补政策也多了,哪一项任务都有“含金量”,不做事没钱,做事就有钱,不认真做事,对不起这么好的政策啊。

  县长王建平说,胡善信是把政策吃得最透的村支书,从不“吃亏”。

  这些年,村里许多工作都走在前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各种奖牌挂满墙。但胡善信还不满足,他说县里哪次开会不表扬帅洼,他都坐不住。

  最初的目标早完成了,他的新目标就两个字:更好!

  五月的大别山,青翠欲滴。

  站在九架岭山腰一处观景平台上,帅洼村的阡阡陌陌尽收眼底。水田,波光粼粼;林间,白鹭轻飞;天上,闲云恬淡。好一幅“村在林中,林在画中”的醉人画卷。

  面对“画卷”,胡支书兴奋不已:总书记的“金扁担”说得太好了!怎样挑好“金扁担”,一头挑起“绿水青山”,一头挑起“金山银山”?怎样让16平方公里的帅洼山更绿,水更清,让乡亲们的钱袋子更鼓?

  “我做梦都在想啊!”胡善信说,“总书记去年来信阳时提出的‘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让我们非常振奋,同时也感到‘压力山大’。”

  他昼思夜想,内引外联,带着村干部到处学习,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谋划了一揽子项目。

  但他说,项目再好,也要有人去干。同样的山水,同样的政策,为什么有的村发展快,有的村发展慢?关键在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急需相应的乡村人才。

  这就是今天农村的新难题,也是许多村支书的“心病”。

  在连续两年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胡善信的建议都是“老一套”:留住人才。他建议,要把农村能人培养入党,把青年党员培养成能人,把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

  他还建议,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村干部待遇,大学生“村官”考上公务员后还能留村任职,退休的领导也能回村任职……

  “如果现在有能人愿意来村里当干部,年薪10万元我都出!”胡善信求贤若渴,信誓旦旦。

  记者刚进村时,他就急切地告诉记者,村里回来了三名大学生。说起他们,老支书喜形于色,如数家珍:

  大学生曾庆元是村委会副主任,创办了淘宝电商服务点、农家乐、千鹅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产业。

  扶贫专干韩静、村会计何明丹,也是大学生,放弃大城市回到村里,村里各类档案资料被她们整得井井有条,疫情防控期间,几天几夜不休息也无怨言……

  “再历练三五年,他们当支书没问题!”话里话外都是一种疼爱,一种期许,一种自豪!

采访手记

  都说村支书难,难在哪里?

  帅洼村归来,记者略有所悟,难在一个字:心。有心难,无心则不难;有梦想难,没梦想则不难。

  胡善信常说,做事要有事业心、奉献心,做人要有责任心、感恩心。

  胡善信的“难”就是“有心”闹的。

  但他又说“不难”,不想做事没钱,想做事就有钱!“不难”也是因为“想”,因为“有心”。

  因为“有心”,胡善信想干事,能干成事;也是因为“有心”,胡善信“旧难”去了,又添“新难”……

  这次第,怎一个“难”字了得。 

乡村名片

  帅洼村位于光山县城西南35公里处,地处山区,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掩映,东西走向的九架岭山脉横穿全境,库容300万立方米的千鹅冲水库镶嵌其中。

  帅洼村耕地1340亩,山林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以上。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现有19个村民组,526户,2066人。2018年,村里2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帅洼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河南省生态村”“河南省水美乡村”“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