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G到4G,手机报因何始终屹立于传媒江湖? --新华网专访四川手机报总编辑、总经理李铭海

四川手机报 11-29 14:47 责编:周玉筝 我要分享

11月28日,2018年全国手机报交流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的手机报行业大咖,共同探讨手机报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问题。诞生于2G时代的手机报,在4G时代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从用户数上看,四川达到6800万,山东超过3700万,江西突破1000万,河南超过1000万,湖南超过800万……

  从2G到4G,手机报一直在成长壮大,其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何处?新的形势下,手机报又该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网对四川手机报总编辑、总经理李铭海进行了专访。

  手机报是移动互联的“米饭”

Screenshot_2018-11-29-15-01-57.pngScreenshot_2018-11-29-15-02-07.png

四川手机报总编辑、总经理李铭海

  新华网:手机报出现于2G时代,但从用户数上看,在4G时代仍然取得了较大发展,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李铭海:手机报能持续发展,说明人们对它有需求,这种需求建立在手机报与生俱来的传播特点上。首先,手机报的特点是“人工精选”,没有烦杂信息干扰,让用户可以高效率地获取信息,花几分钟时间就能知晓国内国际重要新闻,不必漫无目的地耗费时间浏览无用信息;其次是信息权威,现在很多平台发自媒体号的内容,虚假信息很多,让人难以辨别,但用户知道,四川手机报推送的信息绝对是真实可靠的。

  新华网:有人认为手机报是2G时代的产品,不时髦了,您怎么看?

  李铭海:手机报短彩信是建立在手机基础通信上的基本功能,是依托手机通信功能的媒介形态,只要手机不消失,作为手机功能的短彩信就不会消失,四川手机报之所以能做到全中国用户规模第一,就是因为坚持了以上理论认知。

  如果把客户端比喻成西餐,短彩信就相当于米饭,很多人喜爱吃西餐,但吃西餐的同时也在吃米饭。

  更何况,它是4G的米饭,移动互联的米饭。是主动弹到你眼前的米饭。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弹出窗口。

  新华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弹出窗口”具体指什么?

  李铭海:目前的手机报早已不仅仅是短信、彩信。短信、彩信可以直达用户,但接触用户仅仅是开始。

  现在我们把客户端、WAP网站等平台,航拍、H5、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都已经运用到了手机报中。手机报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弹出窗口。通过这个弹出窗口,可以把任何有趣、有用的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H5等多种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以供人们进一步深度阅读和互动。

  谈舆论阵地:点对点直达是制胜法宝

  新华网:2016年,中央网信办曾在成都召开全国手机报新媒体发展推进现场会。与会专家表示,手机报新媒体具有贴身传播、精准到达、打开率高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发布权威信息、遏制谣言扩散的重要渠道。您对此有何理解?

  李铭海:首先,手机报的载体是手机,而手机人们都是随身携带的,因此手机报是“贴身传播”。第二,手机报是直接点对点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信息不会中途丢失,确保高到达率。第三,手机报到达用户手机后会自动弹出提醒阅读,确保高打开率。第四,手机报用户不需下载任何应用,手机报接收也不受地域和网络等条件限制,使用简单方便。基于以上特点,手机报在重大专题报道、少数民族地区、地灾预警、应急信息发送、紧急舆情引导等方面,具有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

  重大专题报道方面,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道中,四川手机报策划的稿件《老照片看成都40年变迁》阅读量超过300万,用户纷纷参与互动,晒出自己拍摄的照片和故事,慨叹40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服务少数民族地区方面,《少数民族语音手机报》使用图片+语音的形式为少数民族老百姓提供本地信息服务,图“声”并茂的形式,让信息获取更加简单快捷,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精准脱贫方面,四川手机报开通了惠民手机报,免费赠阅,不收取任何费用。惠民手机报,详解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了解党和政府为精准脱贫付出的努力,知晓如何运用有利的政策条件去主动脱贫致富;精选脱贫事例,用榜样的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动力;报道脱贫成果,增强贫困群众自立自强、主动脱贫的信心。达到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的目的。

  此外,四川手机报还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进行报道,助力特色产品走出去。2017年11-12月,四川手机报对“凉山布拖精准脱贫-布拖黑绵羊美食节”进行报道。7天时间1万多人涌进美食节现场。布拖借此契机在现场展销特产,并开通线上购买渠道。布拖黑绵羊从成都起步,走向全省、全国,布拖村民养殖黑绵羊脱贫奔康的故事也为外界所知晓。

  还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2018年3月初,攀枝花米易番茄滞销。四川移动决定利用自身电商优势,进行爱心助农,助力番茄外销。四川手机报向用户发送米易番茄滞销的信息,用户看到信息后可直接点击链接购买番茄,一天之内,帮助农民卖掉番茄10多万斤。

  预警应急信息发布方面,2018年7月,四川连续强降雨,四川手机报对防汛应急信息进行重点发布,尤其是对于降雨量大的地方实现全覆盖,让当地的老百姓提前知道暴雨及地灾预警,进行防范;知道政府救援情况;知晓道路信息;及时破除谣言。四川手机报将省国土厅发布的防灾宝典--地质灾害隐患点查询系统,发送到6800万用户的手机上,最大限度发挥防灾宝典的用途。此外,比如水库放水、大雾天高速路封闭等多种突发应急信息,四川手机报像一个无处不在的智能小喇叭,把消息告诉你。

  谈影响力:单篇稿件阅读量超2000万

  新华网经常看到有人转发四川手机报发布的新闻,其阅读量都很高,请问是如何做到的?

  李铭海主要是因为规模优势和渠道优势,加上切中了热点话题。有6800万的用户,并且能点对点把信息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是很大的。比如,我们做的《倡议斑马线前车让人》的报道,单篇稿件阅读量超2000万,从成都开始,四川乃至全国掀起了车让人的讨论热潮,越来越多的司机意识到斑马线前停车让人是一种文明,停车礼让行人,行人也不闯红灯,走路不要看手机。

  今年我们做的关于文明养犬的报道,单篇稿件阅读量也超过了2000万。实际上,四川手机报每天都有几篇稿件阅读量过百万。

  谈未来:增强型手机报,站上短视频的风口

  新华网:手机报如何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比如现在流行的短视频,手机报有类似的产品吗?

  李铭海:技术进步对手机报来说是好事,可以让手机报的内容更加精彩、展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目前国内的手机报普遍不再是单纯的短信、彩信模式,而是依靠短信、彩信的高到达率,把重要信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用户可以通过这条信息所带的链接,进行留言互动,还可以进入客户端或WAP网站浏览更多新闻,可以看直播,玩H5游戏等。

  手机报的应用技术还在继续进步。尤其是新开发的增强型手机报,完全是为短视频而生。用户收到增强型的短视频手机报后,可以直接播放,不再需要点击链接,不需要下载客户端。即使是在抖音上,短视频要被更多的人看到,同样需要平台推送,而四川手机报推送的短视频可以被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看到。

  手机报技术的另一项重大突破是短信公众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短信给用户发了一个客户端的内容,这个客户端可以一直存在于用户的手机里,但不需要下载任何应用,不会占用手机内存空间。

  新华网:在内容精准化推送方面,四川手机报有哪些措施?

  李铭海:两年前,四川手机报就已研发了可视化调度系统,并且在不断迭代升级。通过这个调度系统,进行精准发送,尤其是地灾预警等应急信息,可按地域实现精准覆盖。此外,四川手机报目前有100多个子刊,提供旅游、健康医疗、教育、育儿、居家生活等多个维度的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新华网: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手机报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铭海: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为了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了打通党群信息沟通、连接大众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信息的“通”很重要。县级融媒体中心生产的内容只有到了群众手中,才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手机报的特点是信息点对点直达,到达率高;覆盖人群广、弹窗提醒,阅读率高。正好解决了信息直达群众的问题。为了协助各区县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四川手机报对原有业务进行升级,推出了“一县一报”产品,打通信息通达的“最后一公里”。

  早在2010年,四川手机报组织技术攻关,利用手机终端及移动通信网络,以短信方式占领舆论阵地,为区县政府、宣传部建立自己的信息发布渠道,开发上线了《四川手机报—一县一报》业务平台,专门为各区县提供手机报产品接入和手机报内容发送服务。至 2015年 6 月,四川手机报已创办了近 30 份区县手机报,峰值时期用户数超过 20 万户。在“一县一报”平台建设方面四川手机报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进行业务升级后的“一县一报”,内容形态上支持短信、彩信和 H5三种形态。其中配套的 H5 平台,可以采用四川手机报自行研发的 H5网站系统,也可以采用建设单位的自有网站平台。其中,四川手机报自主研发的H5 网站系统,采用全 H5 技术构建,支持文字、音频、视频等全移动互联网内容形态,可实现与短信、彩信的无缝对接。“一县一报”,将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信息通达“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武器。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